廣東省制定的節能環保領域工作目標是:到2017年底前,全省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4年下降9%,環保國控重點污染源監控覆蓋率達95%。到2020年底前,全省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4年下降16%,環保國控重點污染源監控覆蓋率達97%。污染源在線監控成為廣東省推進互聯網+環保的核心內容。
實際上,今年以來,互聯網+在環保領域可謂風頭正勁,在政策引導作用下,桑德環境、萬邦達等眾多環保領域企業開始向互聯網+環保“進軍”。
北京萬邦達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友誼稱,互聯網對環保企業是機遇也是挑戰,能加快企業快速發展。但是,對傳統環保企業尤其是工程型環保企業而言,需要不斷適應、學習,并結合自身特點進行調整。
在今年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六屆清馨獎論壇上,互聯網+環保也將是企業討論的重點內容之一。
政策為互聯網+環保“搭臺”
廣東省政府在互聯網+行動計劃中指出,加快建設完善省市縣三級環境信息網絡平臺和省環境信息數據平臺,實現環境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和環境質量、污染減排、污染源普查等信息的集約管理;完善省環境質量監測網絡,加快大氣環境監測預警、水環境質量監測、生態環境監測等網絡建設,全面提升省環境監測中心和區域環境監測站的應急監測能力。
同時,加快省市縣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聯網建設,對大氣、河流、湖泊、工業區、機動車輛等重點污染源建立監測點,加強對污染排放實時監控和管理。加強電力、鋼鐵、造紙、建材、水泥、石化、印染等行業減排監測信息技術應用,在高排放工廠、工業園區等重點場所安裝智能傳感器,實現減排效能在線監測。
作為改革先鋒,廣東大力推進的互聯網+舉措在全國來說,或許只是一個開始。2015年7月,《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“互聯網+”行動的指導意見》正式出臺,在互聯網+綠色生態方面提出了四個方向:加強資源環境動態監測,大力發展智慧環保,完善廢舊資源回收利用體系,以及建立廢棄物在線交易系統。
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表示,環保領域在互聯網+方面,主要有三個方面在推進:監測體系化、網絡服務性質的優化以及運行數據采集的集中信息化,這三塊現在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。
互聯網+環保是趨勢
在阿里巴巴、小米等企業紛紛向環保領域進軍的背景下,對環保領域的企業而言,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。互聯網+環保將成為環保企業發展的新方向。
桑德環境董事長文一波認為,在互聯網和環保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,中國一定會出現十倍于現在規模的企業,傳統環保企業要抓住機會,充分利用互聯網+,促進企業轉型升級,推動行業快速發展。
今年9月,桑德環境在互聯網+領域邁出第一步,發布“桑德環衛云平臺”,以傳統環衛服務為依托,利用互聯網以及云計算等相關科技手段,構建以互聯網環衛運營為核心的產業鏈,形成基層環衛運營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、再生資源回收、城鄉最后一公里物流、依托環衛運營的廣告、環境大數據服務及其互聯網增值服務融為一體的互聯網環衛產業群。
除了桑德環境外,萬邦達、博天環境等企業也在積極籌劃向互聯網+環保領域布局。
張友誼說:“互聯網能夠促進環保產業轉型升級,我們也一直在探討互聯網+環保的發展思路,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商業模式、技術等整合。”
薛濤認為,現在有很多企業在布局互聯網+環保,但多數企業只是做了“+互聯網”,而沒有做到“互聯網+”,換句話說只是做了一些鏈條的延伸、信息化的集成,而遠沒有達到商業模式的推陳出新。
張友誼也認為,環保領域一直在探討互聯網+,目前找到特別好的對接點不容易。但依然看好互聯網+環保的未來,因為這將是行業的大趨勢。
- END -
免責聲明: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,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網無關。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,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。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。